黃帝內經曰:「人生三十歲五臟大定,肌肉堅固,血脈盛滿」;
過了三十歲後,人就已經成長定型了,不需要再補不足了;
此時您如果要健康,是要「瀉」,也就是把身上瘀積的毒素,清除就可以了。
保持經絡通暢就能做到「瀉」毒素,所以在古漢醫來說,會有以下的說法。
①氣通臟腑順,便通一身輕。
②扶陽不如通陽,滋陰不如清腸。
現代的萬事萬物都商業化的結果,市面上出現了「維他命」、「營養素」等等所謂的保健食品,披著自然萃取的外衣,這些都是「人工精純提煉的營養」,分子結構都很小,正好容易讓癌細胞、細菌和病毒吞食。中醫認為要補就要瀉,也就是新陳代謝,你要補新的、好的進去,舊的就得出來,如果只補不瀉,就是在體內累積「多餘的營養」,也就是中醫指的陰積。這等於是在累積癌症和疾病,是在讓自己的身體蘊釀禍根。
古漢醫提倡有補就有瀉,像六味地黃丸,就是三補三瀉的最佳寫照。
中醫對於中藥材的使用如同食物的烹調一般,煮湯或蒸、烤、浸泡、熬成膠、打成粉、搓成藥丸等等。並沒有「提煉」、「粹取」這種字眼出現,如果有打著這種字眼的中藥出現,就已非中藥了。例如:西藥廠製造的剋流感藥物是由八角提煉的,這已經不是原來的植物性了,已經是對身體有害的人工化學物質了。
請記住:沒有任何的營養是適合所有的人,就像沒有適合所有人的藥物一樣。
1.市售的營養劑無生命力,與石頭無異。
2.為了要能聚合這些提煉物質,需要合成添加物來固定。
3.添加咖啡因提神,造成吃了有效果的假像。
4.為了能久存,防腐劑也是一大問題。
其實能好好的吃飯,就可以補氣和養脾胃,這個觀念很重要。
有不少的現代人是吃菜配飯,這是把事情做反了,應該是吃飯配菜,菜只是輔助我們吃飯的。
進食的時候,多在口中咀嚼,因為這是我們人體消化食物的第一關,做的好,可以減輕腸胃的工作,對健康有幫助。
此外儘量以乾食為主,也就是進食的過程中不要喝湯,如果有好的湯,也要在進食前5-10分鐘前喝,湯以不超過一小碗為宜。
天人合一的日常作息首頁
©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